市外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突出党建引领,挖掘业务特色,以高质量党建不断推进新时期外事工作高质量发展,有力服务“六个春城”建设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党管外事,打造对外开放信念先锋
一是“强政治”。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办党组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总支委员会议的“第一议题”,并常态化开展学习。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召开外事工作会议、全国地方外事工作会议、省委外事工作会议暨2024年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精神,加强党对地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外事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是“强思想”。强化理论武装,夯实思想根基,巩固和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以学习最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抓手,通过举办读书班、开展专题辅导会、邀请专家深入解读等多种方式深入学、系统学、反复学。同时强化警示教育,通过组织干部职工到监狱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观看警示教育片、通报警示教育案例、讲授纪律党课等多种形式引导干部职工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
(二)增强党建效能,打造干部队伍作为先锋
三是“强组织”。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贯彻落实党支部工作条例、抓实支部分类晋级及工作联系点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党组织生活,严明组织纪律。持续巩固提升“外事干部——文装解放军”党建品牌,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融入“六个春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外事业务发展等工作中,组织“外交外事知识进党校进县区”培训,助力提升新形势下地方外事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开展“外事工作走地方进企业”活动,协调解决问题,服务企业更好“走出去”。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的重要论述,举办昆明市外事干部培训班,进一步培养新形势下复合型外事干部人才。
四是“强作风”。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清廉云南建设昆明实践“十大行动”走深走实。持续巩固和深化“争当实干家、整治太平官”工作,组织开展“能力作风提升年”活动,着力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干事激情不够足、能力素质不够强、工作作风不够硬的问题。同时积极扩大“昆明评议”平台覆盖面,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市外办及下属单位昆明藤泽·友谊馆“昆明评议”微信扫码即时评价渠道,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五是“强队伍”。坚持党建带群建,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的领导,组织开展春游徒步登西山活动、非遗手作鉴赏与体验活动、昆明市规划馆画馆参观活动、世界读书日之非遗剪纸文化体验等系列文化活动,切实增强群团组织活力。加强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组织干部职工赴寻甸县学习高原特色农业和乡村振兴做法及经验,帮助扶贫挂钩联系点建设乡村道路,有效发挥外事部门服务乡村振兴作用。
(三)强化引领举措,打造服务发展实干先锋
六是“促发展”。以支部核心力量组成工作专班,制订《昆明市国际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昆明外事工作服务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对昆明城市国际竞争力、吸引力、影响力顶层设计;设立昆明新时代海外利益保护与安全问题研究院和昆明市海外利益保护协会,为市民海外利益保护提供坚强保障;大力开展外事招商,举办2024年昆明市外事招商推介会暨商贸促进会等。
七是“比学赶”。争当实干先锋,实施“小而美”项目,力争在全省州市中率先建设中老铁路“文化驿站(万象站)”,推动中老民间文化交流;依托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条件和对外资源,积极推动在老挝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挂牌建设鲁班工坊,力争成为云南省首家;秉持“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积极助推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成立中老铁路沿线城市成立合作联盟;不断拓展友城布局、活络友城关系,推动国际友城“朋友圈”提质扩容,保持面向南亚东南亚缔结国际友城全国第一。
二、取得成就
(一)政治责任担当精神有力强化
聚焦“国之大者”,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思想更加坚定;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外事工作转型期应该干什么、如何干、怎么才能干得更好思路更加清晰;扎实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践行“三法三化”、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更加强劲。
(二)党建引领业务工作特色明显
当好排头兵,推动昆明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率先在全省成立理事会,为推动新时期民间外交、公共外交创新发展作出贡献;着眼提高国际化水平,加速国际化进程,在全省州市中率先出台城市国际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与玉溪、普洱、西双版纳外办签署《中老铁路沿线四州(市)外事工作协调合作协议》,建立中老铁路沿线国内城市外事协作机制。
(来源:机关总支部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