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3日,中老铁路开行国际旅客列车,昆明与万象实现朝发夕至。“早上在昆明吃小锅米线,晚上在万象吃老挝米粉”,是昆明扩大对外开放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昆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抢抓共建“一带一路”、RCEP全面生效、中老铁路通车运营等重大机遇,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抢抓新机遇 国际通道释放效应
宽敞明亮的昆明南站大厅里,国际旅客正通过“刷脸”等自助方式便捷检票。他们将搭乘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驶向老挝首都万象。昆明南站,已成为辐射南亚、东南亚国家的重要国际陆路客运枢纽。
路虽远,行则将至。近年来,昆明市着力推动南向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不断完善昆明国际陆港设施,搭建联通海关和铁路业务的数字平台,优化国际货运班列组织模式,发挥中老泰铁路的时效优势,降低运费成本,促进跨境运输提质增效。中老铁路通车运营三年来,累计发送旅客超4300万人次,发送货物超4800万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成为我国通往南亚东南亚地区通航点最多的机场。昆明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基本建设完成,与缅甸、老挝实现数据网络互联互通。
大通道促进大流通。清晨,昆明市王家营西集装箱中心站一派繁忙,一个个装满货物的集装箱在此踏上铁路旅程,驶向远方。近年来,昆明市大力提升通道物流和运营质效,以大物流带动大贸易、承接大产业、促进大开放。昆明市统筹推进昆明商贸型国家物流枢纽、昆明—磨憨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与中国·昆明国际陆港融合共建,聚焦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建设物流大通道、产业大通道、开放大通道。2024年10月,昆明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2022年,昆明市通过构建高能级现代流通供应链体系,成功入选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实现从试点到示范的跨越式转变。
打开新局面 口岸城市日新月异
冬日里的磨憨口岸,阳光明媚、“热力”十足。中老铁路国际联运在这里交会,国门内外停靠着各式货车等待检验,国际旅客快速通关。目前,人流、物流、资金流正在磨憨迅速聚集,从边陲小镇向口岸城市升级,磨憨已成为昆明对外开放最前沿。
这一可喜的变化始于两年前。2022年4月,省委、省政府决定由昆明市全面托管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磨憨镇,昆明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改革,打破体制、机制、政策壁垒,全面托管磨憨,共建国际口岸城市。加快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步伐,推动围网区封关运行,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提升承载能力,磨憨口岸成为了中国对东盟的第一大铁路口岸,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已按下“加速键”、驶入“快车道”。
在全力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昆明市还不断创新机制,提升服务,打造产业新高地。健全昆磨联动发展机制,加快磨憨智慧口岸建设,完善口岸功能、做强口岸产业、提升通关效率,推动口岸经济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出台重点“飞地园区”跨区域协作管理办法,推动招商引资和产业转移项目在磨憨优先落地。今年前三季度,磨憨口岸进出口货量超过750万吨,货值超420亿元,出入境人数达165万人次。
实施新举措 开放平台蓄势聚能
2024年1月,招商局集团旗下中外运物流(云南)有限公司,依托“澜湄快线”成功打造“中老泰冷链快线标准化产品”,通过中老铁路公铁联运出口实现端到端交付,将来自通海县的白菜、莲藕、甜豆等蔬菜运抵泰国曼谷市场。
成千上万的产品跨越千里,顺利实现出入境交付,这得益于昆明市大力推进开放平台建设。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产业体系,建立东南亚国家进口商品交易市场,完善集疏运体系,提升昆明物流向全国集散、交易、分拨功能。同时,加大跨境电商、冷链物流、海外仓等业态和中老铁路运输的结合,提升中老铁路货运价值。昆明市还开展特色产业靶向精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引进大型平台企业、大型国际物流企业、快递巨头落地昆明。
昆明市在全国首创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昆明综合保税区、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的“四区联动”模式,加强跨境多式联运协作,推进产业互补、资源共享。加快推进产业、招商、政策、平台、服务协同,发挥好对全省开放型园区发展的带动引领作用。高质量推进昆明承接产业园区建设,创新承接产业转移政策,培育沿边经济增长新引擎,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同时,布局临空、国际物流、进出口加工制造等产业,构建新型跨国生产网络,加快建设边民互市二级市场,以“飞地工业”模式推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与昆明市各类园区以及中老铁路沿线合作协同发展。
发挥新优势 经贸合作方兴未艾
11月19日,中国昆明市、老挝万象市共同发起的中老铁路城市联盟在昆明市成立,首批联盟成员城市的10名代表共同签署备忘录,这是昆明携手中老铁路沿线城市共同发展的创新之举。近年来,昆明市积极探索境内外陆港、海港合作机制,推动各方携手共进,互促增长,昆明的国际“朋友圈”日益扩大。
开友好之花,结合作之果。在昆明市,广泛的国际合作正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2024年5月,昆明市友好代表团接连访问了老挝、泰国,就进一步合作进行洽谈。在加强对外交流的同时,昆明市还创新贸易便利化政策体系,发展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力争让一个个合作项目落地见效。自2020年8月入选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以来,昆明市服务进出口额连续三年保持年均12%以上快速增长,贸易伙伴已覆盖约80个国家和地区,RCEP成员国是昆明服务贸易的主要市场,服务进出口额占比接近50%。
国际班列带来海量跨境游客,跨境电商如雨后春笋般在昆明市涌现,跨境投资方兴未艾……昆明市对外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拓展。为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昆明市正积极推动构建跨境信用服务体系建设,引入跨境信用服务龙头企业,支持其打造面向澜湄、辐射全球的跨境信用服务平台,以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融合发展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同时,创新跨境电商业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建设一批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推动跨境供应链汇聚春城。(记者 尹朝平)
磨憨口岸拔节生长
南坡国际产能合作区建设如火如荼,新建的现代化酒店宾客盈门,磨憨国门商业街正式开街,人才公寓、边民互市市场、政务服务中心等项目相继投用……磨憨,这个南向开放新高地,正由蓝图变为生动的现实。
自2022年4月托管磨憨以来,昆明市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推动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由帮扶对象向协作联动转变、由边陲小镇向口岸城市升级、由边疆末梢向开放前沿跃升。
2024年1至10月,磨憨完成投资47.92亿元,同比增长259.60%;进出口货物总量完成765.12万吨,同比上升13.16%;进出口货值总额完成445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12.41%。2022年、2023年两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成立至托管前6年投资总和的6倍多。辖区常住人口从托管之初的2万人迅速增加到约3.5万人,口岸城市初具雏形。
这里人流、车流、物流快速增长。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磨憨正全力打造对外开放合作新高地。自中老铁路开行国际旅客列车以来,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的旅客从磨憨铁路口岸跨境出行。
客运旺盛的同时,货运更是畅通提速。通过中老铁路,榴莲从泰国运到昆明只需3天。“中欧、沪滇、湘滇、云贵+澜湄线”国际货运班列相继开行。中老铁路累计开行超10万列,运送货物超4800万吨、发送旅客超4300万人次。
这里创新涌动。昆明市打破体制、机制、政策壁垒,探索合作开发新模式。在全国首创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昆明综合保税区、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的“四区联动”模式,推进产业互补、资源共享。出台“飞地园区”管理办法,推动招商引资和产业转移项目在磨憨优先落地。引入央企、省属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建设,促进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今年前三季度,磨憨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87亿元,同比增长319%。
这里成为投资兴业热土。眼下,南坡国际产业合作区建设已初具规模,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联动磨丁园区,打造沿边进出口加工产业合作高地,实现资源联动、产业协调发展。目前,昆明承接产业转移园区签约项目64个、到位资金超210亿元。
产业更加聚集,城市愈发焕新,客商共享繁荣,一座令人向往的开放之城——磨憨国际口岸城市拔节生长。(记者 张雁群)
友城联盟越来越大
今年,昆明市自媒体博主小张第一次到老挝博胶旅游;而泰国游客Min和家人第一次到云南旅游,游览昆明、西双版纳后,Min一家搭乘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到达老挝,然后回到泰国。今年冬天,不少泰国游客到昆明观鸥、赏花,去丽江看雪山,然后搭乘中老铁路列车经老挝返回泰国。
2023年,老挝博胶省和中国云南玉溪市一起加入由昆明市牵头成立的昆明国际友城旅游联盟。自2017年成立以来,该联盟已形成覆盖7个国家、拥有17座会员城市的国际性旅游合作机制。旅游为桥,民心相连。联盟的“朋友圈”变得越来越大,会员城市人民的心也贴得越来越近。
成立7年来,昆明国际友城旅游联盟海内外会员城市双向交流合作持续深化,有力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交融,推动中国与周边各国民心相通。目前,联盟正推进新会员城市引进工作,并持续加强会员城市旅游政策沟通、旅游线路共建、游客资源共享、旅游市场互惠、旅游信息共享、旅游人才培养,推动形成联动发展的区域合作新格局,为国际文化旅游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拓展新空间、注入新动力。
作为中老铁路的起点城市、辐射中心建设的“火车头”、区域联盟城市的“领头羊”,昆明市依托昆明国际友城旅游联盟,立足磨憨国际口岸城市门户地位,借助推进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昆明综保区、磨憨—磨丁合作区“四区”叠加优势,持续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培育开放发展新亮点,探索旅游国际化发展新路径,加快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构筑跨境旅游重要开放门户,着力打造“辐射中心、开放春城”。
2024年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期间,以中国昆明市、老挝万象市为发起城市,中国玉溪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都市、重庆市、乌鲁木齐市,老挝南塔省、琅勃拉邦市首批共10个城市共同成立中老铁路城市联盟,一张“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跨国城市交通网络正在形成,昆明与南亚东南亚的交流交往持续焕发活力。
这是首次由地方城市牵头发起建立、商会智库和企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国际区域合作机制,将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南向通道的一项制度创新。
中老铁路城市联盟致力于通过区域交通互联互通和物流,提升中老铁路沿线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加强沿线城市间的经济合作,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共同应对区域性挑战。
昆明市和万象市将根据需要,不定期举行中老铁路沿线陆港城市政府合作会议、商会智库对话会等,促进政策、规则、标准“软联通”。
此外,各国将联合开展中老铁路沿线产业开发建设调研,共同研究制定开放措施,开展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信用咨询、法律服务等活动,助力区域发展跑出“加速度”。(记者 熊明)
创新引领赋能开放
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处处活跃着制度创新催生的“势能”。
得益于中老铁路进境水果通关“零延时”制度,昆明海关探索“即到即查、即检即放”模式,榴莲、山竹、百香果等东南亚热带水果通过中老铁路水果冷链专列,3天即可到达中国昆明,确保入境水果通关“零延迟”。
通过集成创新鲜切花出口模式,昆明海关推行“零障碍”“零关税”“零延误”等“三零”改革措施,鲜花冷链运输更高效、更快速通关查验、更低物流成本。2023年,经磨憨公路口岸出口的云南鲜切花货值达1.5亿元,同比增长39.3%,成为全国出口鲜切花最多的边境陆路口岸。
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与云南鸿运国际物流港优势互补、携手合作,成立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鸿运港“站外站”,提升了中老铁路跨境货运能力和物流效率。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推动与大连片区共建“日韩—东盟RCEP水果贸易走廊”,助推云品滇贸精准高效进入东北亚市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设立以来,昆明市秉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自贸精神,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发挥了加快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先导性、引领性作用,取得了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的阶段性成果。
在促进通关便利化、贸易自由化、金融开放创新、提升跨境服务贸易方面,昆明市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形成了一批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集成性创新成果。截至2024年8月底,国务院总体方案赋予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的94项改革试点任务实施率达100%,片区累计形成220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6项在国家层面宣传推广,14项具有全国首创性,55项在省级复制推广。
今年以来,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深挖沿边、跨境优势,重点围绕“四区”联动、中老铁路、绿色能源、服务贸易、产业转移等方面探索制度创新路径。在全国首创自贸试验区、经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跨境合作区“四区”联动、同城化发展模式,夯实完善昆明和磨憨两地“四区”在空间规划、产业招商、政策服务上的“软联通”。同时,东西协作共建沪滇昆明、磨憨等“飞地”产业园区,开创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产业转移新格局。
2019年至2024年8月,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新注册企业增长2.2倍、外资企业增长1.8倍,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1倍,外贸进出口额增长2.7倍。“通过创新对外贸易制度、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昆明片区的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有力助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记者 张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