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对外关系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2023年6月2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对外关系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集中阐述我国对外工作大政方针、原则立场和制度体系,对我国发展对外关系作出总体规定的基础性涉外法律,它的颁布是我国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01
深刻认识
制定对外关系法的重要深远意义
制定对外关系法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提高对外工作法治化水平的重要成果,也是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整体布局,完善涉外法治体系建设,增强涉外立法系统性、协同性的重大举措。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同世界关系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我们大力推进并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中流砥柱、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格局和秩序复杂演变,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面临更加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法治建设对发展对外关系、维护国家利益的作用更加凸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强调法治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要求加强涉外领域立法,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为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法治保障。在这一背景下,对外关系法应运而生。
02
全面准确把握对外关系法的
指导思想、总体原则和主要内容
对外关系法的出台,是新时代中国涉外法治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具有深刻时代背景和鲜明中国特色。既从宏观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夯实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基本格局,又从微观层面构筑起各领域、各方面的法律支撑;既体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守正固本,又彰显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国家利益、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的与时俱进。
03
贯彻实施对外关系法,
为新征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既蕴含重要战略机遇,也存在严峻风险挑战。对外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以对外关系法出台为契机,加强贯彻实施,提高“依法办外交”能力和水平,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迈上新台阶,服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要坚持党中央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制度优势,各部门各地方依法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整合外事资源,形成更大合力,不断巩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对外工作大协同格局。
要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深化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的对外工作布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巩固拓展各领域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我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
要在对外工作中强化法治思维、法治意识、法治方式、法治能力。充分用好对外关系法这一法律工具,针对遏制、干涉、制裁、破坏等行径,综合运用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开展斗争,加强外交外事干部队伍法治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要充分发挥对外关系法基础性作用,加快研究制定配套法律法规和文件,确保各项制度尽快落地。进一步完善涉外法治体系,深入推进涉外法治工作,补齐短板弱项,不断提高对外工作法治化水平。
对外工作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领域。对外关系法的制定和实施,将使我们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对外工作,不断开辟新征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文件及解读